刘儿兀 教授 (博导),IET会士,ACM及IEEE 高级会员,CCF杰出会员

π-(PAI研究中心):定位导航实验室 (PNL),人工智能与区块链智能实验室 (AIBI Lab.),物联网及下一代通信网络实验室 (IoT-NG)
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同济大学
上海,邮编201804, 中国.
电邮: erwu.liu (at) ieee.org, OR erwuliu (at) tongji.edu.cn
办公室: 智信楼
主页: http://www.iot-ng.com , http://erwuliu.weebly.com
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同济大学
上海,邮编201804, 中国.
电邮: erwu.liu (at) ieee.org, OR erwuliu (at) tongji.edu.cn
办公室: 智信楼
主页: http://www.iot-ng.com , http://erwuliu.weebly.com
欢迎国内外优秀研究人员/博士后/学生加入团队!
理论方面:具有数学、物理、通信、网络、金融、经济、信息安全、信号处理、定位、地信、测绘等专长(任一即可)的同学;
应用方面:安卓/iOS/H5/微信开发、区块链、定位导航、AR/VR、嵌入式系统及软硬件、传感器等方面研发(任一即可)的同学;
其他方面:对人工智能、物联网、位置服务领域感兴趣的善良、正直、积极、有较强自学能力的同学;
欢迎国内外研究人员/博士后、博士生/硕士生(人工智能/区块链/通信或数学或金融背景),加入团队。
优先选择在国家/国际级大赛获优异成绩的人员(算法/编程/嵌入式/物联网/机器学习/区块链/数学建模等)。
注1:请有意向读研/读博的同学提前联系,特别欢迎跨学科专业的同学报考。
注2:博士后待遇:具体要求参考 同济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博士后流动站招聘启事。
注3:诚聘海内外英才加入团队,具体要求请点击链接了解。直接联系团队刘儿兀教授或王睿副教授。
应用方面:安卓/iOS/H5/微信开发、区块链、定位导航、AR/VR、嵌入式系统及软硬件、传感器等方面研发(任一即可)的同学;
其他方面:对人工智能、物联网、位置服务领域感兴趣的善良、正直、积极、有较强自学能力的同学;
欢迎国内外研究人员/博士后、博士生/硕士生(人工智能/区块链/通信或数学或金融背景),加入团队。
优先选择在国家/国际级大赛获优异成绩的人员(算法/编程/嵌入式/物联网/机器学习/区块链/数学建模等)。
注1:请有意向读研/读博的同学提前联系,特别欢迎跨学科专业的同学报考。
注2:博士后待遇:具体要求参考 同济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博士后流动站招聘启事。
注3:诚聘海内外英才加入团队,具体要求请点击链接了解。直接联系团队刘儿兀教授或王睿副教授。
Call for Papers:
IEEE Transactions on Computational Social Systems: SI, Blockchain-based Secure and Trusted Computing for IoT
China Communications: SI, Blockchain Technology and Applications
IEEE Blockchain 2018
IEEE ICC 2018
IEEE ICC 2017
IEEE GLOBECOM 2016: Big Data Track, Selected Areas in Communications Symposium
IEEE ICC 2016 Workshop on 5G RAN Design
IEEE ICCC 2016
IEEE ICUMT 2016
IEEE ICUMT 2015
IEEE ICUMT 2014
IEEE ICUMT 2013
M2M-CTS - IoT 2012 Workshop on M2M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nd Systems
IoT-ET 2012 - IEEE WCNC Workshop on Internet of Things Enabling Technologies
NOMe-IoT 2011 - ACM UBICOMP Workshop on Networking and Object Memories for the Internet of Things
China Communications: SI, Blockchain Technology and Applications
IEEE Blockchain 2018
IEEE ICC 2018
IEEE ICC 2017
IEEE GLOBECOM 2016: Big Data Track, Selected Areas in Communications Symposium
IEEE ICC 2016 Workshop on 5G RAN Design
IEEE ICCC 2016
IEEE ICUMT 2016
IEEE ICUMT 2015
IEEE ICUMT 2014
IEEE ICUMT 2013
M2M-CTS - IoT 2012 Workshop on M2M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nd Systems
IoT-ET 2012 - IEEE WCNC Workshop on Internet of Things Enabling Technologies
NOMe-IoT 2011 - ACM UBICOMP Workshop on Networking and Object Memories for the Internet of Things
News:
2018.11: 央视报道:实验室为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提供定位导航服务(小程序及APP).
2018.10: 实验室参加 第四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获得全国总决赛金奖.
2018.10: 同济大学120+名志愿者服务于实验室研发的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定位导航系统.
2018.10: 宝武集团来访.
2018.10: 腾讯来访.
2018.10: 和上海海关合作,提供定位导航服务.
2018.10: 和上海市商务委合作,提供定位导航服务.
2018.10: 重庆交开投来访.
2018.10: 南京大学来访.
2018.09: 华为手机产品及AR/VR技术团队来访,探讨合作.
2018.09: 同济大学党委副书记冯身洪博士访问国家会展中心,推进“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定位导航系统建设.
2018.09: 参加“中国区块链技术与应用高峰论坛”,做报告“IEEE区块链及国际标准介绍”.
2018.09: 访问蚂蚁金服.
2018.09: 参加IEEE北京区块链小组成立仪式.
2018.09: 参加“中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年会”,做报告“室内融合定位导航”.
2018.08: 参加“中国通信学会环球科学家蓝海论坛暨《中国通信》科技前沿研讨会”,做报告“IEEE区块链的全球布局和若干思考”.
2018.08: 访问上海大学徐树公教授实验室.
2018.08: 独立学者刘志毅加入AIBI实验室.
2018.08: 负责某军民融合项目.
2018.07: 驻扎国家会展中心,积极备战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
2018.07: 访问 重庆交开投、两江集团、华渝电气.
2018.07: 访问 前海控股、深高速、宝安区住建局.
2018.07: 实验室参加 第四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获得上海市金奖,代表上海市参加全国总决赛.
2018.07: 同济大学人工智能与区块链智能实验室 (AIBI Lab.)成立,负责人刘儿兀教授.
2018.07: IEEE区块链上海小组在同济大学举行成立仪式,刘儿兀教授担任IEEE区块链上海主席,负责IEEE区块链中国各地区小组的筹备.
2018.07: 接待IEEE区块链共同主席 Ramesh Ramadoss博士以及挪威科学院院士Chunming Rong教授.
2018.07: 接待ACM图灵奖得主Whitfield Diffie博士.
2018.07: 和香港逍遥行计划(香港特首办公室项目)合作,为香港120个公共区域提供定位导航服务.
2018.07: 和 中国商务部 合作,为其官方微信公众号(商务微新闻)提供定位导航服务.
2018.07: 和 国家体育场(鸟巢) 合作,为其提供定位导航服务.
2018.06: 360集团来访.
2018.06: 和 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 合作,为其提供定位导航服务.
2018.06: 吴志强院士访问鸟巢,推进国家体育场的定位导航系统建设.
2018.06: 和 国家会展中心(上海) 合作,为其提供定位导航服务.
2018.06: 和 剑桥大学出版社 签约,出版“Magnetic Communications”(《磁通信》)一书.
2018.06: 负责《中国通信(英文版)》区块链专题 CFP:Blockchain Technology and Applications.
主编:刘儿兀教授
编委:美国工程院院士、MIT媒体实验室联合创始人 Alex Pentland教授
IEEE区块链SIG主席 Greg Adamson教授
IEEE区块链主席、IEEE-SA P2418 区块链工作组主席 Ramesh Ramadoss博士
北京邮电大学杨义先教授
北航 蔡维德教授
复旦大学 赵运磊教授
北京邮电大学雷敏副教授
2018.05: 访问 国家体育场(鸟巢).
2018.05: 访问 国家会展中心(上海).
2018.04: 刘儿兀教授担任 IEEE Access 编委.
2018.04: 主持研发DWELT-PDR技术,再次获得2018年微软室内定位技术大赛手机定位精度第一(2年前以DWELT-Geomagnetism技术获得2016年微软室内定位技术大赛冠军).
2018.04: 刘儿兀教授当选中国计算机学会(CCF)区块链专委.
2018.03: 刘儿兀教授受邀担任IEEE Transactions on Computational Social Systems区块链专题的客座编委.
2018.03: 全球区块链经济人(北京)峰会做大会报告“区块链技术及国际标准化进展”.
2018.02: 《中国通信(英文版)》区块链专题 CFP:Blockchain Technology and Applications.
2018.01: 成为IEEE首个区块链标准(P2418 WG)的工作组成员和投票成员.
2018.01: 成为IEEE标准组织(IEEE-SA)的同济大学代表(CMR)和接口人(Key Contact).
2018.01: 访问上海科技大学和上海雾计算技术研究所(SHIFT),做"DWELT: 新一代室内定位技术框架"报告.
2018.01: 获得ARM产学研合作“特别贡献奖”.
2017.12: 和ARM成立“智能互联”联合实验室.
2017.12: 刘儿兀教授受邀担任《中国通信(英文版)》区块链专题的客座主编(编委:同济大学刘儿兀教授、MIT媒体实验室联合创始人 Alex Pentland教授、IEEE区块链SIG主席 Greg Adamson教授、IEEE-SA P2418 区块链工作组主席 Ramesh Ramadoss博士、北航 蔡维德教授、复旦大学 赵运磊教授).
2017.08: "多天线雾接入网络(F-RAN)的理论性能分析和多时间尺度优化设计"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SFC)资助.
2017.05: 中兵北斗来访.
2017.05: 中船重工716所来访.
2017.05: 宜华集团来访.
2017.04: 国家会展中心(上海)交流.
2017.04: 华为公司西研所来访.
2017.04: 百度公司上海研发中心交流.
2017.04: 中船重工716所来访.
2017.03: 华为公司(深圳)及上研所来访.
2017.03: 万华化学来访.
2017.03: 中船重工716所来访.
2017.03: 中船集团交流合作.
2017.01: 宜家(中国)交流合作.
2016.12: 刘儿兀教授当选中国计算机学会(CCF)杰出会员.
2016.12: 团队王睿老师破格当选副教授.
2016.12: 刘儿兀教授担任《中国通信》(英文版)China Communications的编委.
2016.11: 刘儿兀教授在 2016年IEEE泛在定位· 室内导航·位置服务国际会议(UPINLBS),做大会报告.
2016.11: 研发的DWELT融合定位框架获得 2016年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工博会)创新银奖.
2016.10: 华为公司南研所来访.
2016.10: 宜家交流.
2016.10: 刘儿兀教授在 WGDC城市峰会(空间大数据与智慧城市),做大会报告.
2016.09: 刘儿兀教授在 中国国际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大会,做大会报告.
2016.06: 国家会展中心(上海)交流合作.
2016.06: 刘儿兀教授当选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 环境信息化分会委员会委员.
2016.05: 刘儿兀教授访问英国帝国理工学院 数据科学研究所;拜访通信与信号处理系主任 Kin Leung教授.
2016.05: 美国纽约州立大学Buffalo分校助理教授Prof. Zhi Sun博士来访.
2016.05: 挪威Simlula国家实验室网络所所长Prof. Yan Zhang教授来访.
2016.05: 剑桥大学出版社邀约出书《Magnetic Communications--Theory and Applications》.
2016.04: 上汽集团 来访.
2016.04: 支持研发DWELT-Geomagnetism地磁融合定位技术,获得2016年微软室内定位技术大赛冠军.
2016.04: 国家环境保护部 来访.
2016.02: 粤海水务来访.
2015.11: 主持研发DWELT-WiFi定位技术,在 2015年第17届 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工博会) 展出.
2015.09: 爱立信(上海)交流.
2015.08: “复杂环境中的物联网连通性及通信容量研究”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NSFC) 资助.
2015.03: 深穿透通信设备进行山体穿透实测,穿透试验获得成功.
2015.01: 深穿透通信设备获得2014年第16届 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工博会)高校展区特等奖.
2014.12: 哈曼集团 来访.
2014.10: 刘儿兀教授担任国际期刊 KSII Transactions on Internet and Information Systems 的编委.
2014.10: 助理教授 王睿博士 加入实验室.
2014.09: 贝尔实验室(中国)来访.
2014.08: “通用多天线多向中继网络的极限性能分析及预编码设计”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NSFC) 资助.
2014.04: 深穿透通信设备获得媒体报道 (光明日报,新华社,科技日报,解放日报,...).
2014.02: 当选英国工程与技术学会 IET会士 (IET Fellow).
2014.01: 清华大学副教授高飞飞博士来访.
2013.04: 挪威 Simula国家实验室 高级研究科学家, Oslo大学 副教授 Yan Zhang 博士来访.
2013.04: 英国 Newcastle大学 教授 Prof. Zhiguo Ding 博士来访.
2012.12: 主持研发深穿透通信设备,在矿区进行地下穿透实测,穿透试验获得成功.
2012.10: 澳大利亚 Macquarie大学 科学学院副院长 Prof. Kelsie Dadd 来访.
2012.06: 澳大利亚 Macquarie大学 讲师 Gengfa Fang 博士来访.
2012.04: ELISA 集团研究合作总监 Kimmo Pentikainen 先生及 TIVIT 中芬信息与通信技术 (ICT) 联盟 中国区主管 Matti Hamalainen 教授来访.
2012.02: 刘儿兀教授当选 ACM 高级会员 (ACM Senior Member).
2011.09: 刘儿兀教授担任国际期刊 IEEE Communications Letters 的副主编.
2011.05: 刘儿兀教授当选 IEEE 高级会员 (IEEE Senior Member).
2018.10: 实验室参加 第四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获得全国总决赛金奖.
2018.10: 同济大学120+名志愿者服务于实验室研发的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定位导航系统.
2018.10: 宝武集团来访.
2018.10: 腾讯来访.
2018.10: 和上海海关合作,提供定位导航服务.
2018.10: 和上海市商务委合作,提供定位导航服务.
2018.10: 重庆交开投来访.
2018.10: 南京大学来访.
2018.09: 华为手机产品及AR/VR技术团队来访,探讨合作.
2018.09: 同济大学党委副书记冯身洪博士访问国家会展中心,推进“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定位导航系统建设.
2018.09: 参加“中国区块链技术与应用高峰论坛”,做报告“IEEE区块链及国际标准介绍”.
2018.09: 访问蚂蚁金服.
2018.09: 参加IEEE北京区块链小组成立仪式.
2018.09: 参加“中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年会”,做报告“室内融合定位导航”.
2018.08: 参加“中国通信学会环球科学家蓝海论坛暨《中国通信》科技前沿研讨会”,做报告“IEEE区块链的全球布局和若干思考”.
2018.08: 访问上海大学徐树公教授实验室.
2018.08: 独立学者刘志毅加入AIBI实验室.
2018.08: 负责某军民融合项目.
2018.07: 驻扎国家会展中心,积极备战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
2018.07: 访问 重庆交开投、两江集团、华渝电气.
2018.07: 访问 前海控股、深高速、宝安区住建局.
2018.07: 实验室参加 第四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获得上海市金奖,代表上海市参加全国总决赛.
2018.07: 同济大学人工智能与区块链智能实验室 (AIBI Lab.)成立,负责人刘儿兀教授.
2018.07: IEEE区块链上海小组在同济大学举行成立仪式,刘儿兀教授担任IEEE区块链上海主席,负责IEEE区块链中国各地区小组的筹备.
2018.07: 接待IEEE区块链共同主席 Ramesh Ramadoss博士以及挪威科学院院士Chunming Rong教授.
2018.07: 接待ACM图灵奖得主Whitfield Diffie博士.
2018.07: 和香港逍遥行计划(香港特首办公室项目)合作,为香港120个公共区域提供定位导航服务.
2018.07: 和 中国商务部 合作,为其官方微信公众号(商务微新闻)提供定位导航服务.
2018.07: 和 国家体育场(鸟巢) 合作,为其提供定位导航服务.
2018.06: 360集团来访.
2018.06: 和 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 合作,为其提供定位导航服务.
2018.06: 吴志强院士访问鸟巢,推进国家体育场的定位导航系统建设.
2018.06: 和 国家会展中心(上海) 合作,为其提供定位导航服务.
2018.06: 和 剑桥大学出版社 签约,出版“Magnetic Communications”(《磁通信》)一书.
2018.06: 负责《中国通信(英文版)》区块链专题 CFP:Blockchain Technology and Applications.
主编:刘儿兀教授
编委:美国工程院院士、MIT媒体实验室联合创始人 Alex Pentland教授
IEEE区块链SIG主席 Greg Adamson教授
IEEE区块链主席、IEEE-SA P2418 区块链工作组主席 Ramesh Ramadoss博士
北京邮电大学杨义先教授
北航 蔡维德教授
复旦大学 赵运磊教授
北京邮电大学雷敏副教授
2018.05: 访问 国家体育场(鸟巢).
2018.05: 访问 国家会展中心(上海).
2018.04: 刘儿兀教授担任 IEEE Access 编委.
2018.04: 主持研发DWELT-PDR技术,再次获得2018年微软室内定位技术大赛手机定位精度第一(2年前以DWELT-Geomagnetism技术获得2016年微软室内定位技术大赛冠军).
2018.04: 刘儿兀教授当选中国计算机学会(CCF)区块链专委.
2018.03: 刘儿兀教授受邀担任IEEE Transactions on Computational Social Systems区块链专题的客座编委.
2018.03: 全球区块链经济人(北京)峰会做大会报告“区块链技术及国际标准化进展”.
2018.02: 《中国通信(英文版)》区块链专题 CFP:Blockchain Technology and Applications.
2018.01: 成为IEEE首个区块链标准(P2418 WG)的工作组成员和投票成员.
2018.01: 成为IEEE标准组织(IEEE-SA)的同济大学代表(CMR)和接口人(Key Contact).
2018.01: 访问上海科技大学和上海雾计算技术研究所(SHIFT),做"DWELT: 新一代室内定位技术框架"报告.
2018.01: 获得ARM产学研合作“特别贡献奖”.
2017.12: 和ARM成立“智能互联”联合实验室.
2017.12: 刘儿兀教授受邀担任《中国通信(英文版)》区块链专题的客座主编(编委:同济大学刘儿兀教授、MIT媒体实验室联合创始人 Alex Pentland教授、IEEE区块链SIG主席 Greg Adamson教授、IEEE-SA P2418 区块链工作组主席 Ramesh Ramadoss博士、北航 蔡维德教授、复旦大学 赵运磊教授).
2017.08: "多天线雾接入网络(F-RAN)的理论性能分析和多时间尺度优化设计"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SFC)资助.
2017.05: 中兵北斗来访.
2017.05: 中船重工716所来访.
2017.05: 宜华集团来访.
2017.04: 国家会展中心(上海)交流.
2017.04: 华为公司西研所来访.
2017.04: 百度公司上海研发中心交流.
2017.04: 中船重工716所来访.
2017.03: 华为公司(深圳)及上研所来访.
2017.03: 万华化学来访.
2017.03: 中船重工716所来访.
2017.03: 中船集团交流合作.
2017.01: 宜家(中国)交流合作.
2016.12: 刘儿兀教授当选中国计算机学会(CCF)杰出会员.
2016.12: 团队王睿老师破格当选副教授.
2016.12: 刘儿兀教授担任《中国通信》(英文版)China Communications的编委.
2016.11: 刘儿兀教授在 2016年IEEE泛在定位· 室内导航·位置服务国际会议(UPINLBS),做大会报告.
2016.11: 研发的DWELT融合定位框架获得 2016年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工博会)创新银奖.
2016.10: 华为公司南研所来访.
2016.10: 宜家交流.
2016.10: 刘儿兀教授在 WGDC城市峰会(空间大数据与智慧城市),做大会报告.
2016.09: 刘儿兀教授在 中国国际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大会,做大会报告.
2016.06: 国家会展中心(上海)交流合作.
2016.06: 刘儿兀教授当选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 环境信息化分会委员会委员.
2016.05: 刘儿兀教授访问英国帝国理工学院 数据科学研究所;拜访通信与信号处理系主任 Kin Leung教授.
2016.05: 美国纽约州立大学Buffalo分校助理教授Prof. Zhi Sun博士来访.
2016.05: 挪威Simlula国家实验室网络所所长Prof. Yan Zhang教授来访.
2016.05: 剑桥大学出版社邀约出书《Magnetic Communications--Theory and Applications》.
2016.04: 上汽集团 来访.
2016.04: 支持研发DWELT-Geomagnetism地磁融合定位技术,获得2016年微软室内定位技术大赛冠军.
2016.04: 国家环境保护部 来访.
2016.02: 粤海水务来访.
2015.11: 主持研发DWELT-WiFi定位技术,在 2015年第17届 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工博会) 展出.
2015.09: 爱立信(上海)交流.
2015.08: “复杂环境中的物联网连通性及通信容量研究”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NSFC) 资助.
2015.03: 深穿透通信设备进行山体穿透实测,穿透试验获得成功.
2015.01: 深穿透通信设备获得2014年第16届 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工博会)高校展区特等奖.
2014.12: 哈曼集团 来访.
2014.10: 刘儿兀教授担任国际期刊 KSII Transactions on Internet and Information Systems 的编委.
2014.10: 助理教授 王睿博士 加入实验室.
2014.09: 贝尔实验室(中国)来访.
2014.08: “通用多天线多向中继网络的极限性能分析及预编码设计”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NSFC) 资助.
2014.04: 深穿透通信设备获得媒体报道 (光明日报,新华社,科技日报,解放日报,...).
2014.02: 当选英国工程与技术学会 IET会士 (IET Fellow).
2014.01: 清华大学副教授高飞飞博士来访.
2013.04: 挪威 Simula国家实验室 高级研究科学家, Oslo大学 副教授 Yan Zhang 博士来访.
2013.04: 英国 Newcastle大学 教授 Prof. Zhiguo Ding 博士来访.
2012.12: 主持研发深穿透通信设备,在矿区进行地下穿透实测,穿透试验获得成功.
2012.10: 澳大利亚 Macquarie大学 科学学院副院长 Prof. Kelsie Dadd 来访.
2012.06: 澳大利亚 Macquarie大学 讲师 Gengfa Fang 博士来访.
2012.04: ELISA 集团研究合作总监 Kimmo Pentikainen 先生及 TIVIT 中芬信息与通信技术 (ICT) 联盟 中国区主管 Matti Hamalainen 教授来访.
2012.02: 刘儿兀教授当选 ACM 高级会员 (ACM Senior Member).
2011.09: 刘儿兀教授担任国际期刊 IEEE Communications Letters 的副主编.
2011.05: 刘儿兀教授当选 IEEE 高级会员 (IEEE Senior Member).
团队负责人:刘儿兀教授(erwu.liu (at) ieee.org, OR erwuliu (at) tongji.edu.cn)
2001年:获博士学位,华中科技大学,光电子工程系/激光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物理电子学专业。
2001-2003年:阿尔卡特朗讯公司,光网络部(OND),任项目经理及高级技术顾问,从事EoS光网络项目/产品的研发、管理、招投标以及标准化等工作,包括Ethernet Over SONET/SDH和多业务传送平台MSTP等。
2003-2007年:阿尔卡特朗讯公司,研究与创新中心(R&I),任高级研究科学家,从事分组网的TDM传输(TDMoP),无源光网络(GPON/EPON)以及802.16 WiMAX/802.16j无线多跳中继项目的研究、管理以及标准化等工作。期间,多次获得优秀员工/杰出专利奖/论文奖等。2006年获得阿尔卡特朗讯研究院颁发的最高技术荣誉称号ALTA。
2007-2011年:英国帝国国理工大学,电气及电子工程系,通信与信号处理研究组,博士后研究员,从事下一代无线网络研究,主持或参加多个项目,合作单位包括美国军方、英国国防部、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剑桥大学,UCLA、UMASS、瑞士苏黎世理工大学、IBM Watson研究院、波音公司,英特尔公司、阿尔卡特朗讯公司、Intracom、Cefriel等。
2011年起:同济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信息与通信工程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无线网络/物联网/区块链等。欢迎国内外优秀研究人员/博士后(机器学习/大数据/区块链/通信或数学背景)或博士生/硕士生(理论研究或软硬件开发/仿真背景)加入团队。
目前是IET会士 (IET Fellow)、ACM高级会员 (ACM Senior Member)、IEEE高级会员(IEEE Senior Member)、CCF中国计算机学会杰出会员(Distinguished Member)、阿尔卡特-朗讯研究院ALTA,以及SCI期刊IEEE Communications Letters 副主编、KSII Transactions on Internet and Information Systems编委、China Communications编委、IEEE Access编委 。研究兴趣包括:机器学习、室内定位技术、复杂网络、磁通信、深穿透通信、无线通信、Massive MIMO、优化算法等。应用领域为人工智能/区块链/物联网/大数据/无线传感网/蜂窝网5G/异构网络/无线多跳/MESH/自组织网/车联网/移动互联网/社交网络等。
多年为IEEE/Elsevier/Springer/Wiley/ACM/OSA等旗下多个期刊/会议审稿,包括 IEEE Network, IEEE Transactions o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IEEE Transactions on Mobile Computing, IEEE Transactions on Communications, IEEE JSAC, IEEE Communications Letters, Elsevier Computer Networks, Springer Wireless Personal Communications, Wiley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and Mobile Computing, OSA Optics Express, OSA Journal of Optical Networking, ETRI Journal以及IEEE SECON/WiMESH/QSHINE/ ICC/GLOBECOM/WCNC/PIMRC/VTC/ACITA/ICUMT/WMCNT等。担任上海/杭州/郑州等市《干部选学计划》智慧城市和物联网的主讲教授;IEEE GLOBECOM/PIMRC/VTC/WMCNT/ICUMT/CSNDSP等多个国际会议的技术委员会委员TPC或分会主席,2014亚太经合组织(APEC)车联网论坛分论坛主席,ACM UBICOMP 2011物联网专场的TPC及Publicity主席,及 IEEE WCNC 2012物联网专场的技术委员会主席等。
已在IEEE Transactions on Mobile Computing, IEEE Transactions o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IEEE Transactions on Communications, IEEE Communications Letters, IEEE SECON/WiMESH/QSHINE/ ICC/GLOBECOM/WCNC/PIMRC等期刊/会议上发表70多篇论文,美国/欧洲/日韩/中国等地发明专利30多项,以及提交9项国际标准化草案。
领导团队研发出磁通信设备和DWELT融合定位框架,以及WiFi定位技术DWELT-WiFi、地磁融合定位技术DWELT-Geomagnetism、惯导融合定位技术DWELT-PDR等系列室内定位技术。
业余爱好:音乐/电影,HTPC,乒乓球,魔方, 以及小游戏等。
2001-2003年:阿尔卡特朗讯公司,光网络部(OND),任项目经理及高级技术顾问,从事EoS光网络项目/产品的研发、管理、招投标以及标准化等工作,包括Ethernet Over SONET/SDH和多业务传送平台MSTP等。
2003-2007年:阿尔卡特朗讯公司,研究与创新中心(R&I),任高级研究科学家,从事分组网的TDM传输(TDMoP),无源光网络(GPON/EPON)以及802.16 WiMAX/802.16j无线多跳中继项目的研究、管理以及标准化等工作。期间,多次获得优秀员工/杰出专利奖/论文奖等。2006年获得阿尔卡特朗讯研究院颁发的最高技术荣誉称号ALTA。
2007-2011年:英国帝国国理工大学,电气及电子工程系,通信与信号处理研究组,博士后研究员,从事下一代无线网络研究,主持或参加多个项目,合作单位包括美国军方、英国国防部、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剑桥大学,UCLA、UMASS、瑞士苏黎世理工大学、IBM Watson研究院、波音公司,英特尔公司、阿尔卡特朗讯公司、Intracom、Cefriel等。
2011年起:同济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信息与通信工程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无线网络/物联网/区块链等。欢迎国内外优秀研究人员/博士后(机器学习/大数据/区块链/通信或数学背景)或博士生/硕士生(理论研究或软硬件开发/仿真背景)加入团队。
目前是IET会士 (IET Fellow)、ACM高级会员 (ACM Senior Member)、IEEE高级会员(IEEE Senior Member)、CCF中国计算机学会杰出会员(Distinguished Member)、阿尔卡特-朗讯研究院ALTA,以及SCI期刊IEEE Communications Letters 副主编、KSII Transactions on Internet and Information Systems编委、China Communications编委、IEEE Access编委 。研究兴趣包括:机器学习、室内定位技术、复杂网络、磁通信、深穿透通信、无线通信、Massive MIMO、优化算法等。应用领域为人工智能/区块链/物联网/大数据/无线传感网/蜂窝网5G/异构网络/无线多跳/MESH/自组织网/车联网/移动互联网/社交网络等。
多年为IEEE/Elsevier/Springer/Wiley/ACM/OSA等旗下多个期刊/会议审稿,包括 IEEE Network, IEEE Transactions o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IEEE Transactions on Mobile Computing, IEEE Transactions on Communications, IEEE JSAC, IEEE Communications Letters, Elsevier Computer Networks, Springer Wireless Personal Communications, Wiley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and Mobile Computing, OSA Optics Express, OSA Journal of Optical Networking, ETRI Journal以及IEEE SECON/WiMESH/QSHINE/ ICC/GLOBECOM/WCNC/PIMRC/VTC/ACITA/ICUMT/WMCNT等。担任上海/杭州/郑州等市《干部选学计划》智慧城市和物联网的主讲教授;IEEE GLOBECOM/PIMRC/VTC/WMCNT/ICUMT/CSNDSP等多个国际会议的技术委员会委员TPC或分会主席,2014亚太经合组织(APEC)车联网论坛分论坛主席,ACM UBICOMP 2011物联网专场的TPC及Publicity主席,及 IEEE WCNC 2012物联网专场的技术委员会主席等。
已在IEEE Transactions on Mobile Computing, IEEE Transactions o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IEEE Transactions on Communications, IEEE Communications Letters, IEEE SECON/WiMESH/QSHINE/ ICC/GLOBECOM/WCNC/PIMRC等期刊/会议上发表70多篇论文,美国/欧洲/日韩/中国等地发明专利30多项,以及提交9项国际标准化草案。
领导团队研发出磁通信设备和DWELT融合定位框架,以及WiFi定位技术DWELT-WiFi、地磁融合定位技术DWELT-Geomagnetism、惯导融合定位技术DWELT-PDR等系列室内定位技术。
业余爱好:音乐/电影,HTPC,乒乓球,魔方, 以及小游戏等。

团队成员:王睿副教授(ruiwang (at) tongji.edu.cn)
2013年:获博士学位,上海交通大学,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
2012-2013年: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美国加州大学河滨分校联合博士培养。
2013-2014年:香港中文大学网络编码研究,博士后研究员。
2014年起:同济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信息与通信工程系,助理教授 (硕士生导师)。
2017年起:同济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信息与通信工程系,副教授 (硕士生导师)。
长期从事无线通信物理层相关的前沿基础研究,在多天线预编码设计、理论分析等方面积累了扎实的研究基础。多次被邀请担任国际知名会议程序委员主席或成员,如Chinacom2015, ICC2015,WCSP2014等。
入选2016年ACM上海分会新星提名奖;获得2015年“上海市浦江学者”称号;获2015上海市优秀博士论文;获IEEE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letters期刊2014年度、IEEE Communication Letters期刊2015年度、IEEE Transactions on Communications期刊2015年度的最佳审稿人奖(Exemplary Reviewer)奖;获得2013年“上海市优秀毕业生”称号,获得2013年教育部“博士研究生学术新人奖”和教育部“博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
发表IEEE JSAC/Trans.等国内外论文近50篇,包括第一作者IEEE Trans.期刊11篇(其中一篇入选ESI TOP 1%高引用论文)。
2013年:获博士学位,上海交通大学,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
2012-2013年: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美国加州大学河滨分校联合博士培养。
2013-2014年:香港中文大学网络编码研究,博士后研究员。
2014年起:同济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信息与通信工程系,助理教授 (硕士生导师)。
2017年起:同济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信息与通信工程系,副教授 (硕士生导师)。
长期从事无线通信物理层相关的前沿基础研究,在多天线预编码设计、理论分析等方面积累了扎实的研究基础。多次被邀请担任国际知名会议程序委员主席或成员,如Chinacom2015, ICC2015,WCSP2014等。
入选2016年ACM上海分会新星提名奖;获得2015年“上海市浦江学者”称号;获2015上海市优秀博士论文;获IEEE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letters期刊2014年度、IEEE Communication Letters期刊2015年度、IEEE Transactions on Communications期刊2015年度的最佳审稿人奖(Exemplary Reviewer)奖;获得2013年“上海市优秀毕业生”称号,获得2013年教育部“博士研究生学术新人奖”和教育部“博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
发表IEEE JSAC/Trans.等国内外论文近50篇,包括第一作者IEEE Trans.期刊11篇(其中一篇入选ESI TOP 1%高引用论文)。